- 在线起名网
- 吕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2007年和2010年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台湾省排名第二十六位,在2018年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位。人口约七百零一万五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44%左右。吕姓在中国国内分布以安徽、山东、河南、山西、浙江、福建为最,其中河南、山东两省人口占汉族吕姓人口的 31%,其次为广东、河北、陕西、甘肃、广西、江西、台湾等省。
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吕姓历史发展
吕姓姓氏源流
源流一
吕姓图腾 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其始祖为伯夷。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帝舜时,姜姓后裔伯夷为掌管礼仪的秩宗,帮助舜治理部落联盟,很有政绩。禹代行天子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禹之心腹,组成了一个彊域不过七十里地的侯爵国,伯夷是吕国第一代吕侯,为吕氏始祖。在夏商周时,吕国都是诸侯国。商末,伯夷后三十七世苗裔太公望吕尚辅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勋首封太公吕尚于营丘,曰齐国。后太公之子丁公吕及即位,春秋战国时代,古吕国和齐国并存了三百余年,到吕尚的第12世孙齐桓公吕小白时,楚文王发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阳邓国,攻打南阳古申国。申国被楚国灭掉之后,位居申国以西的吕国人,惧怕楚国发兵来攻,一大部人东迁新蔡,建立了新的吕国,史称东吕国。
南阳吕国被楚国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故国名为姓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到春秋末期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被田氏家族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氏,称吕氏、齐氏、姜氏等,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氏正宗,是为南阳吕氏。吕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据史载今河南安阳往北一部分吕姓出自高姓。
源流二
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外逃,追随人员中有个叫魏犨的人,又称魏武子。重耳回晋国当上国君后,便封魏犨为大夫、魏犨的儿子魏锜在吕、厨两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为吕锜。吕锜的子孙就以封地为氏,称吕氏。
据《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山西的吕人故地,被晋国所并,晋侯将此地作为封邑,赏给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后裔虽系晋之公族,姬姓,但因封于吕人的故地,因而仍袭用吕的故号。晋惠公时有大臣吕甥。《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一霍州吕城条:“州西三里,故吕乡,晋吕甥邑也,今有吕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吕甥名,隋因置吕州。”吕邑后被晋并吞,吕甥后代以邑为氏,形成吕姓。是为山西吕氏。
源流三
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1、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原鲜卑族之代北复姓叱吕氏、叱丘氏改为汉字单姓吕氏。五代后周时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吕陵氏为汉字单姓吕氏。
郑樵《通志·氏族略》载,鲜卑族原有叱吕氏、俟吕陵氏等复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复姓改为单字汉姓,叱吕氏改为吕姓。后周时,又将俟吕陵氏,改为吕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吕氏后均改为吕姓。
2、在今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吕氏族人分布,属于汉化改姓为吕氏。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吕氏。
其他源流说
源于任姓,属于任氏分封之国,据《左传》:任姓,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言此十国皆任姓也。
任姓,黄帝最小儿子之姓,分封在任国,任氏势力扩张,建立起来十个小国,毕为其中之一。
西周初期,有谢氏、章氏、薛氏、舒氏、吕氏、祝氏、终氏、泉氏、毕氏、过氏这十个姓氏,都是任氏后裔的封国,是由任氏分支出来的。又据《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不敢与诸任齿”,其中所谓的“诸任”,指的就是这十个姓氏,为西周贵族大姓,因此不甘与其争辩,可见当时任氏氏族的显赫。
吕姓得姓始祖
吕姓始祖为伯夷的裔孙,为姜姓,是四岳的始祖。他因助夏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姜姓诸侯国吕国(国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并,其后裔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尊伯夷为开国始祖。
伯夷
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公元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吕姓传播迁徙
吕姓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南阳西一带,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吕姓繁衍应在今陕西西安、及山东东平、寿张,安徽寿县、凤台县等地。
春秋以前
4000多年前,出自姜姓部落的伯夷有吕国,吕国被灭后,伯夷的部份子孙以国为氏,始有吕这个姓氏。(注意是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子孙,伯夷的其它后裔以齐、许、申······等为氏),当时,不仅姓的名称数量少,氏的名称数量也不多,吕氏作为姓下的分氏,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氏之一。
随着历史进程,到商周时代,伯夷这部份以吕为氏的后裔,又一次分化吕这个大氏为众多小氏,先后易吕氏改用其它字作氏名。从资料可查到的,到西周时期只有姜尚一个人在继续使用吕作氏,称姜姓吕氏名尚(2600年前源自姬姓的吕锜一族,也开始用吕作氏在河东郡繁衍生息,这支吕的后裔一部分人以后又改用另外的字作氏,另一部份继续用吕作氏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流失,上溯找不到其准确的传系后,就认吕尚为祖源,溶入到现今的吕姓中)。
秦朝时期
秦时向北及西再度播迁,其中以山西西南部的繁衍最为旺盛,后成为当地一大望族。至汉代吕姓已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并散居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中,繁衍于山东东平及安徽淮南一带的吕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也成为当地的一大望族。吕姓南迁始于汉代,或迁浙江,或迁江苏,还有迁湖北、云南、四川一带的。吕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其后在中国南方形成了两大望族,一是金华吕氏,奉吕谦为始祖,另一是晋江吕氏。
两汉时期
西汉末年,吕尚的后裔中有一支居住中琅砑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东汉后期,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为政酷烈,民不聊生。东汉时,吕氏有一支已迁居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西)。东汉末年,五原吕氏以吕布为代表。
两宋时期
两宋时期是吕姓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的吕姓政治家思想家,从而大大提高了吕姓的影响力。也确立了其在中国的大姓地位。宋初,钱塘的一位老儒编著的《百家姓》中,吕姓名列22位。
移民台湾
吕姓分布 台湾吕姓从大陆迁居而来,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有福建泉州人吕阿四和吕阿南珂兄弟最初开垦于台北县莺歌镇。这支吕姓据称是南宋大学者吕相兼后裔。吕祖谦之后,由浙江省金华移居贵州,再由贵州迁居福建漳州,后又从漳州分汀至泉州,并有一部分移居广东。自吕阿兄弟入台之后,从福建和广东迁台开垦的吕无源源不断,以台北县为最多,其次为嘉义县。1895年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强迫吕姓旨民改姓宫本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台湾吕姓才恢复祖姓。1949年,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时,部分吕姓人士随之从大陆移居至此,扩大了吕姓人数。
播迁海外
从明末起,东南沿海地区民众为生计所迫,冒险闯“南洋”,这中间就有吕姓。19世纪末期,贫苦百姓前往美国、加拿大者甚多,吕姓随之到了美洲。20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吕姓人士到海外寻求发展者更多。海外吕姓以东南亚最为集中。
吕姓宗族特征
1、吕姓作为中国一大姓氏,名人辈出,各行各业均有吕姓锋芒毕露者。三国人物吕蒙、吕布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杰出人物。
2、吕姓字行辈份亦尽显其家族特征。如清代吕国泰所纂《吕氏族谱》中载有山东吕姓一支字行为:“巩丰仕贤,树桂诒玖,怀国安邦。”
吕姓姓氏文化
吕姓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淮南郡:汉曾置淮南国,治六安(今安徽省六安北),后迁寿春(今寿县)。魏亦曾置淮南国,后为淮南郡,辖境均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唐为寿州寿春郡)。
东平郡: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省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金华郡: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省)。民国废府。
晋江郡:唐·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县。泉州州治与晋江县县治同地。此时泉州领晋江、南安、莆田、龙溪、清源(今仙游县)五县。治所在今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下游。
堂号
吕姓堂号有:“河东堂”、“渭滨堂”、“东莱堂”、“锦上堂”、“明烟堂”、“敬和堂”、“三相堂”、“著存堂”等。
吕姓家谱文献
时间
书名
作者
籍贯
卷数及版画
藏地
清光绪四年(1878年)
《吕氏宗谱》
吕贽庭、吕继午
江苏武进昆陵
共二十二卷,首末各一卷
苏州大学图书馆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吕氏宗谱》
吕铭
余姚(今属浙江)
共八卷,卷首一卷
民国六年(1917年)
《吕氏续印宗谱》
吕贤铭
旌德(今属安徽)
共十四卷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吕氏宗谱》
吕锡祥、吕凤歧
新安(今属河南)
刻本复印
民国十九年(1930年)
《吕氏宗谱》
吕秋泉、吕培成
铅印
民国初年
《吕氏族谱》
刻本
民国十年(1921年)
《吕氏重修宗谱》
吕光琦
河南
共六卷,卷首一卷
明万历二年、崇祯十一年等
《吕氏家谱》
山东巨野
共八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
《吕江氏族谱》
江永昌
福建上杭溪南
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
《吕氏家谱》
吕一纶、吕常
山西临晋
木刻活字印本四册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吕氏谱》
吕子珊、吕佶孙
江苏武进毘陵
十八卷,木刻活字印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
《吕氏族谱》
四川宣汉
木刻活字印本
四川省宣汉县档案馆
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
《吕氏族谱》
吕日知
陕西泾阳船头村
石印本一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康熙年间
《吕氏族谱》
吕呜恭、吕懿历
河东
仅存第一卷、第三至二十七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吕氏族谱》
吕志曾
南渡
十二卷,木刻活字印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
《吕氏重修宗谱》
吕楷
二卷,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
吕姓宗祠对联
宗祠
吕氏宗祠是由明清之际江南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吕留良的后人所建。位于齐齐哈尔市今建华区西二道街北段路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是典型的清代建筑。
对联
四言通用联
立朝正色,夹袋储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吕公著历仁宗、英宗两朝,立朝正色。下联典指北宋吕蒙正,衣服袋中有名册,分列人才,次第荐用。
岳阳仙客,渭水耆英。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京兆人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相传为京兆人。会昌年间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遇钟离权得到丹诀,曾修道于终南山,有剑术,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传说他曾在岳阳弄鹤,江淮斩蛟,客店醉酒,百余岁而童颜。元代时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孕佑帝君”,通称“吕祖”。道教全真道尊他为北五祖之一,又传为道教八仙之一。下联典指西周初年大臣吕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官太师,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受封于齐,为齐国始祖。因东方夷族曾跟从武庚和三监叛乱,成王授予他征讨周围地区之权。相传文王将要出猎时,占卜的人说:您将得到非龙非熊非罴的猎物,可作霸王的辅佐。文王果然在渭水之滨遇到了正在垂钓的姜尚。他已经八十多岁,被文王立为师。
尚父世泽,海陵家声。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周·吕尚,即姜子牙。武王尊之为“师尚父”。
性严有法,拳勇留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吕公著之妻,性严有法,教子成名。下联典指清吕留良,字晚村,因文字狱阖门被害,独遗女吕四娘得脱,练习拳勇,号为“女侠”。
五言通用联
渭水源流远,河东世泽长。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采用安徽省旌德县洪川吕氏宗祠联。全联典指吕姓的郡望和堂号,上联说西周吕尚。下联说当地吕氏。
济世交中散,擅书登瀛洲。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东平人吕安,字仲悌,有济世念头。与中散大夫嵇康关系很好,想念他时,相隔千里也要命人驾车前往。一次,访嵇康时,恰巧不在,嵇康的儿子出来迎接,他并不进去,在门上写了个“鳯”字就走了。嵇康回来见了说:“‘鳯’字就是‘凡鸟’啊!”下联典指唐代泾州人吕向,字子回,学通古今,尤其擅长草书、隶书,能一笔连环写出一百个字。玄宗时召入翰林,后官工部侍郎,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了。
字林千古典,韵集五卷书。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文学家吕忱,字伯雍。作《字林》,收字近一万三千个,增补了《说文解字》的疏漏,唐代以前的《说文解字》并重。下联典指晋代音韵学家吕静,为《字林》作者吕忱之弟。他住仿李登《声类》编有《韵集》五卷。
字林千古典,韵集一家言。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渭水家声远,沣溪世泽长。
——佚名撰吕姓宗族通用联
这幅对联特指生活在渭水、沣河流域一带的姜太公后裔,移民至山东、安徽一带后,寄托纪念祖上、怀念家乡的情怀。
___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吕姓
好学家声振,传贤国则昌,发生维效友,积聚作忠良。
这首族谱相传是温仓寿(温太师)当年为白城村吕姓所写。
七言通用联
老弃钓竿荣佐帝,少交中散喜多才。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西周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钓于渭水之滨,文王出猎相遇,同载而归。西周初年官太师。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下联典出三国魏东平吕安,有济世之念。少时与才子、中散大夫嵇康友善。
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春秋既成,难增减一字;阴阳刻定,悉参订五经。
上联典指战国末秦国大臣吕不韦(?-前135),尝著《吕氏春秋》,置于咸阳之城门,曰:“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下联典指唐代太常博士吕才,受诏删寂静阴阳家书,诏颁天下。
夹袋储贤,推圣功之雅量;立朝正色,懔晦叔之遗风。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大臣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进士第一。太宗、真宗时三度任宰相,以敢言著称,知人善荐。太宗夸称京城繁盛,他却说城外还有很多因饥寒而死的人。能奖掖后进,衣服袋中有名册,分列各类人才,每遇朝中选贤士,便从夹袋中取出名册推荐。他所推荐的吕夷简、富弼,后来都成了名相。辞官回乡时还以“弭兵省财,古今上策”为言。下联典指北宋大臣吕公著(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吕夷简的儿子。庆历年间进士,历官颍州通判、天章阁待制兼侍读、蔡州知州,神宗时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开封府,后任御史中丞,修《英宗实录》。反对王安石变法,又弹劾奸邪。哲宗时,与司马光等并为宰相,致力于废除新法。司马光死后,他独秉朝政,续废王安石新科举法,位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立朝正直,办事公正。“懔”,谓严正。
视富贵如浮云,人间清福;寄耕渔以笑咏,隐逸高风。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京兆人吕洞宾,号纯阳子,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曾修道于终南山,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传为八仙之一。下联典指宋代隐士吕徵之,居石山下。
吕氏厥攸居,前五指、后九龙、下有漪流,明知气钟灵在此;宗祠爰得所,左文峰、右笔架、中横玉屿,深思祖笃爱夫斯。
——佚名撰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歙县蜈蚣岭村吕氏宗祠联。上联“五指、九龙”,为当地山名,“漪流”,指当地小溪。下联“文峰、笔架”,为当地山名,“玉屿”,指当地水中小岛。
吕姓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吕姓历代名人250名,占总名人数的0.5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七位;吕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4%,排在第二十八位;吕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5%,排在第四十九位;吕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3%,排在第五十五位。
吕姓历史名人
姓名
朝代
贡献
评价/荣誉/职务
籍贯
吕侯(伯夷,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300前后)
华夏族尧舜时
辅佐尧舜、分管四岳,助大禹治水
吕姓得姓始祖
华夏
吕尚(前1156~前1017)
周朝
辅佐六位周王,巩固国家统治
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齐国始祖
东海海滨
吕不韦(?~前235年)
战国末期
著《吕氏春秋》,杂家代表
商人、政治家(为秦丞相)、思想家
卫国濮阳
吕臣(?前235~前173)
秦朝
重建张楚政权
秦末农民起义将领,世袭父爵新阳侯
吕雉(前241~前180)
汉
吕母(?~18)
中国第一个农民起义女领袖
琅琊海曲
吕布(?~198)
名将
五原九原
吕蒙
名将
汝南富陂
吕范(?~228)
三国
东吴名将、大司马
汝南细阳
吕据(父吕范)
吕岱(161~256)
三国·吴
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广陵海陵
吕忱
晋
著《字林》
文学家
吕静
著《韵集》
音韵学家
吕洛
北魏
官至羽林中郎将,后封成武侯
代/今蔚县
吕光(337~399)
晋
后凉建立者
前秦将领
略阳
吕永吉
隋
隋文帝时大臣
官至上柱国太尉,被封为刘郡公
吕才
唐
哲学家、音乐家,官至太常博士
博州清平
吕向
善草隶,曾参与《文选》注解
书法家、学者
甘肃泾川
吕洞宾
八仙之一、全真派北五祖之一
吕蒙正(?~1011)
宋
状元、宰相
河南洛阳
吕端(935~1000)
宰相
幽州安次
吕夷简(978~1040)
维护国家安定,子公著、公弼
宰相、政治家 ,封号“申国公”
寿州
吕公著(1018~1089)
寿州
吕公弼(1007~1073)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使
寿州
吕颐浩(1071~1139)
齐州
吕大防(1027~1097)
京兆蓝田
吕大临(1044~1091)
著古器物图录《考古图》
金石学家,中国考古学鼻祖
京兆蓝田
吕惠卿(1032~1111)
王安石变法第二号人物
政治改革家,参知政事(副宰相)
泉州晋江
吕祖谦(1137~1181)
六世祖为吕公弼
理学大家,与朱熹、张栻齐名
寿州
吕纪
明朝
花鸟画家,官至锦衣卫指挥
浙江鄞县
吕柟(1479~1542)
著有《周易说翼》等。
著名理学家。
陕西高陵
吕坤
著有《呻吟语》《吕坤全集》等
文学家、思想家。官刑部左、右侍郎
河南宁陵
吕大器(1586~1649年)
晚明重臣。
遂宁北坝
吕天成
著《曲品》
戏曲理论家
浙江余姚
吕留良(1629~1683)
著述多毁,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思想家、诗人、时文评论家、出版家
浙江崇德
吕载扬(1752—1825)
清朝
著名清朝地方乡绅
浙江缙云
吕天俸
曾剿灭了张格尔叛乱
大将,官至乌鲁木齐提督
吕凤子(1886~1959)
创办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科学校——神州美术院
与齐白石齐名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吕思勉(1884~1957)
著《白话本国史》等
中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
江苏常州
吕彦直(1894-1929)
中山陵的设计者
建筑学家
安徽滁州
吕振羽(1900~1980)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之一
历史学家,有红色教授之誉
湖南邵阳
吕叔湘(1904-1998)
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江苏丹阳
吕紫剑(1893-2012)
创编了“八卦浑元养生功”
中国武术家,被誉为“长江大侠”
吕姓帝王国君
姓名
民族
籍贯
职位
备注
吕光(337~399)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一说秦安)
十六国时期后凉建立者
字世明
吕绍(?~399)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第二代皇帝
吕纂(?~401)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第三代皇帝
吕隆(?~416)
氐族
略阳人(今甘肃庄浪)
十六国时后凉末代皇帝
字永基
吕姓将军名人
姓名
籍贯
备注
吕正操(1905~2009)
辽宁海城县
上将军衔(1955年)
吕展(1919-1997)
湖南平江县
少将军衔(1965年晋升)
吕清(1915~)
河南光山县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吕义山(1912-1991)
山西崞县
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
吕仁礼(1916~)
安徽六安
少将军衔(1961年晋升)
吕士英(1913-1989)
河北临城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作松(1913~2005)
湖北阳新县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炳安(1917-1967)
河北深泽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黎平(1917-2001)
江西兴国县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吕登明(1945~)
山东齐河县
原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
吕姓现代名人
姓名
籍贯
职业
备注
吕基文
泰国
泰国前总理,现任下议院议长
总理、议长
吕祖善
浙江杭州
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省长
高级工程师
吕福源
黑龙江绥化
首任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人大代表、中央委员
高级工程师
吕志和
广东江门
香港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香港酒店业主联会主席等
石矿大王、酒店大亨等
吕其明
安徽无为
中国著名音乐家,《红旗颂》的作者
曾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
吕惠生
安徽无为
皖北革命烈士
无为县县长、皖中行政公署主任,吕其明的父亲
吕乐
广东汕尾
香港警察队刑事侦缉处前总探长
五亿探长称号
吕世杰
河南商丘
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
教授、经济学家
吕学樟
台湾
台湾世界吕氏宗亲总会理事长
理事长
吕木龙
泰国吕氏宗亲总会
会长
吕启泰
马来西亚吕氏工会前主席
主席
吕诗澄
美国洛杉矶吕氏宗亲会会长
会长
吕方
香港
歌手
1985年推出个人专辑
吕强
浙江永康
哈尔斯真空器皿公司董事长,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企业家
吕华强
河南商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大校、队长、书法家、欧阳中石的学生
艺术家
吕薇
浙江杭州
歌手
《春去春来》
吕良伟
广东廉江
演员
《上海滩》
吕颂贤
香港
艺人
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
吕继宏
甘肃天水
歌唱家、海政文工团副团长等
“少将”副军级
吕丽萍
北京
演员
《编辑部的故事》
吕一
重庆
演员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吕燕
江西德安
模特
首席名模
吕建中
台湾
歌手
TANK
吕淑萍
山东菏泽
编辑
吕中
陕西宝鸡
演员
吕秀莲
福建南靖
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
早期“台独”活跃分子
吕型伟
浙江新昌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吕志涛
新昌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吕立春
新昌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高级摄影师